首页

sm女王踢裆

时间:2025-05-23 13:32:13 作者:《折腰》热播:以新叙事呈现类型新张力 浏览量:51474

  中新网赣州11月27日电 (熊锦阳)1200多年前,部分中原人避乱南迁,溯赣江而上,来到赣南。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因地理位置优越,土壤肥沃,成为接纳南迁中原人的重要一站。

  在外为客,落赣为家。客家人在举族迁徙、砥砺前行的历程中,形成爱国爱家、耕读传家、崇文尚武、敬祖睦宗、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千百年来璀璨夺目,自成一派。

  11月27日,中新网记者走进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的江西客家博物院,探访国内外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客家文化建筑群,沉浸式感受千年客家文化魅力。

图为江西客家博物院。 熊锦阳 摄

  江西客家博物院设立于2010年,是江西省首家全方位展示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院,也是一座客家人寻根问祖的“精神家园”,被称为客家文化“大观园”。

  走进客家博物院,沿着广场向右,五根石雕艺术柱组成的南迁柱矗立眼前。从“衣冠南渡”到“筚路蓝缕”,从“留住根脉”到“裔播四海”,石柱以浮雕、沉雕、浅雕等方式记述了客家人历史上的五次大规模南迁历程,也解答了“客从哪里来?”“客往何处去?”

  “现在我们看到的照壁上的这个‘福’字,它由蝙蝠、鹿、仙鹤三种动物组成。蝙者,福也;鹿者,禄也;鹤者,寿也。福、禄、寿‘三星’高照是为‘福’,而‘田’乃万福之源,有田才有福。”在客家宗祠前庭,讲解员刘江艺向游客介绍客家人千年来对“福”的理解和追求。

讲解员正在向游客介绍客家历史。 熊锦阳 摄

  “茯苓切片三分白,朱砂碾粉一片鲜红,五爪佛手颠倒挂,小小葫芦巧玲珑……”在客家博物院的客家博物馆,一段国家非遗“东河戏”经典剧目《牡丹对药》精彩开演,悠扬婉转的唱腔赢得现场游客热烈掌声。

  东河戏发源于赣县区白鹭村,起源于明嘉靖年间的高腔“坐堂班”,因其形成赣州东面贡水流域,故称东河戏。表演语言以“赣州官话”为基础,穿插“客家方言”,朴实生动又富有民间生活气息。

江西客家博物院内演出的东河戏。 熊锦阳 摄

  寻根问祖、品阅非遗、聆听民谣……内容丰富的客家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到客家博物院游玩。今年5月,一场集体婚礼在江西客家博物院举办,23对新人倡导“婚事新办、喜事简办”,以客家习俗传承中式浪漫。据刘江艺介绍,客家人骨子里的勤劳节俭,与新时代倡导的“婚事简办”价值观不谋而合。“客家博物院会对那些零彩礼新人免费开放,让他们在这里以客家习俗举办中式婚礼。”

  “传承和发扬客家文化,要倡导新时代青少年文化自信,通过开展馆际交流、馆校合作、院企联盟等措施,实现客家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激发他们的爱国爱家、爱岗敬业的斗志和热情。”江西客家博物院原副院长彭晓东表示,下一步,赣县区将打造一个“客家摇篮”江西客家族谱文化陈列馆,让世界客家人感受客家族谱的文化盛宴。(完)

【编辑:王超】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从“一季报”看“5%左右”的“稳”与“进”

白天,慕名而来的游客三五成群漫步赏花、穿上艳丽的苗族服装驻足留影,赏山水田园风光,品苗乡美食,体验打糍粑、挤油尖、竹竿舞等民俗活动。夜晚的篝火晚会,非遗文化传承人为游客表演神秘的巫傩文化绝技,上刀山下火海,舞城步吊龙、草龙。整个桃林苗寨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成一幅春日盛景图。

全国司法系统首家涉外法治工作专门机构在广州成立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部署要求,设置2.67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服务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歪果仁”漫谈江源之旅:投身大自然 享受原生态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老有所养,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长久以来的牵挂。从倡导孝敬父母、重视亲情,到著文提倡“尊老”,再到高度重视困难老人、病痛老人的健康幸福,总书记始终高度关心老年群体、重视老龄事业,推动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努力让天下老年人安度晚年。

禁止断骨增高术,平台和医院都不能“歇着”

本次大会是《工程》期刊年度二十个专题之一。《工程》是由中国工程院于2015年创刊并联合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打造的世界级期刊,旨在为工程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顶级国际交流提供一个平台。(完)

国家能源局:坚决守住不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不发生大面积拉闸限电的底线

2月23日电 在23日进行的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公开组混合团体决赛中,内蒙古队以总分315.43分夺冠。拥有徐梦桃、贾宗洋、王心迪三位名将的辽宁队预赛总分第一,决赛中后两跳落地时出现轻微失误,以总分301.99分摘银。(常新宇)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